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
麥寮風情

歷史沿革

雷厝大堤防
雷厝大堤防
崙後村至橋頭村台17線於民國三十九年完工
崙後村至橋頭村台17線於民國三十九年完工

麥寮鄉昔日為洪雅族南社及貓兒干社的活動範圍,漢人最早的開發重心是海豐港,康熙年間該港已成為沿岸貿易門戶之一。

*麥仔簝榮光

      海豐港在台灣府誌中稱為海防港,雍正八年( 西元1730年)陳、張、石三姓墾首向南社社番請墾麥寮;雍正九年(西元1732年)開為島內貿易之所 ,昔日港灣水深,商船每避風碇泊,早形成店肆;乾隆末年至嘉慶初年又有泉州人向南社社番請墾橋頭、沙崙後、施厝寮、雷厝、許厝等地。至乾隆中期新虎尾溪開河口時,被溪沖壞,街肆荒廢,商勢全移於西北麥寮。 當時麥寮因新虎尾溪之故,形成一麥津渡船頭,與大陸貿易之貨物皆由此船頭進出。因當時麥寮盛產大麥與小麥,農民為運輸方便,在船頭旁搭一寮仔,專門堆放成包的麥子,當時人稱此寮為「麥仔簝」。辛亥年時新虎尾溪暴漲改道,麥津渡船頭也因泥沙堆積而淤塞,後來的人就以麥仔簝代表全麥寮。之後,又衍申為麥簝街,最後改為麥寮。

*海豐堡的誕生

      光緒十三年(西元1887年)台灣正式建省置雲林縣,本鄉又改屬台灣省台灣府雲林縣海豐港堡及布嶼西堡興化厝庄。當時的海豐堡包括現今台西鄉全部 ;東勢鄉東勢厝、牛埔頭、下許厝寮;麥寮鄉除興化厝外,全部屬於該堡。布嶼西堡包括現今褒忠鄉全部 、土庫鎮馬公厝;崙背鄉除布嶼東堡外,均屬該堡;麥寮鄉興化厝。光緒十四年(西元1888年)海豐港堡省略港字,簡稱海豐堡。 明治四十二年(西元1909年,宣統元年)十月 ,日政府再次更動台灣地方官制及行政區域,將全台分為十二廳。本鄉除興化厝庄屬嘉義廳西螺支廳崙背區外,其餘都屬嘉義廳西螺支廳麥簝區,區役場設於海豐堡麥簝庄,管轄海豐堡內之麥簝庄、沙崙後庄、橋頭庄、雷厝庄、施厝簝庄、許厝簝庄。 大正九年(西元1920年),日本人改革地方制度 ,更動行政區域為五州二廳,除廢「廳」為州,廢「 支廳」為郡、市,廢「區、堡、里、溪、鄉」而改設街庄外,地名亦多所更改,街、庄、社改為「大字」 ,亦即今之「段」,將土名改為「字」,即今之「小段 」。同時又變更字型,如「仔」變為「子」,「簝」變為「寮」,「份」變為「分」,「佃」變為「田」等等 。此時本鄉屬台南州虎尾郡崙背庄麥寮。

*麥寮鄉改隸雲林縣

      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,台南州改名台南縣,並改郡為區,廢街庄為鄉鎮。本鄉屬台南縣虎尾區崙背鄉麥寮,並分南村和北村。當時麥寮距鄉治中心達十公里以上,經地方仕紳爭取置鄉,於民國三十五年八月二十五日與崙背分治,正式成立麥寮鄉。民國三十九年九月新設雲林縣,原屬於台南縣之斗六、虎尾、北港三區乃改隸雲林縣,從此本鄉改隸雲林縣至今。

最後異動時間:2018-03-21 下午 02:42:37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