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本鄉位處沿海一帶,耕作地種植農作有所受限,加上地層下陷,受鹽化、缺水等自然條件影響下,不利農業灌溉用水之取得,使得養殖成為首選,也促成本鄉水產養殖十分發達,到處可見魚塭,養殖面積約1,286公頃(2,400餘口),面積約佔全縣二成。養殖種類繁多,有文蛤、台灣鯛(吳郭魚)、鱸魚、虱目魚、白蝦、蜆及烏魚等,其中養殖面積以文蛤430公頃、吳郭魚85公頃、鱸魚32公頃及烏魚28公頃為大宗,主要產地為海豐村、後安村及中興村。由於麥寮地區的砂質地土壤相當適合蜆苗生長,每年放養約600萬粒,因此成為台灣地區蜆苗最大生長地,蜆苗池面積約為15公頃。許厝寮外埔地則盛產野生白文蛤,為鄉民帶來額外收益。
主要養殖種類介紹如下:
文蛤(Meretrix lusoria)屬雙殼綱軟體動物,俗稱蛤蜊、蚶仔、麗文蛤、粉蟯,必須在鹹水中才能生存,本鄉海豐村其濱海且含砂量高的土壤所闢成養殖池正適合文蛤生長,而且本鄉的文蛤池大都混養虱目魚、黑鯛、白蝦、草蝦及沙蝦,以控制底藻數量,並促進文蛤成長,由於與不同淡水魚種混養,所以麥寮養出來的文蛤碩大肥美,深受國人喜愛。
吳郭魚(Oreochromis mossambicus)慈鯛科非鯽屬及口孵非鯽屬等屬數種魚類的共同俗稱,台灣俗名:南洋鯽仔、姬鯛、潮鯛、聖彼得魚,原產於非洲,是世界上養殖最多、最廣的魚種。由於吳郭魚對環境適應力強,且成長快速易於養殖,又因肉質鮮美細嫩,骨刺少,經濟價值高,在麥寮養殖面積約為85公頃,近年來,更有返鄉漁青透過精準餵餌等科學養殖的方式,打造健康友善的環境,讓魚的品質再提升,並開發出許多相關產品,讓本鄉吳郭魚養殖的未來更受期待。
鱸魚種類很多,本鄉養殖的就包括七星鱸、金目鱸、加州鱸等。其中以金目鱸魚(Lates calcarifer ) 養殖面積較多,約為18.76公頃,金目鱸俗名:尖嘴鱸、盲槽、扁紅目鱸,因其成長快、抗病能力強、肉質細膩,所以普遍受養殖戶及消費者喜愛。